深圳鹏标检测技术
语言选择: 中文版 ∷  英文版
深圳鹏标检测技术
 
 
我们的服务
分类
双碳相关介绍
编辑:BSTIC

(一)双碳提出背景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活动冲击了原有碳循环系统中碳源(碳排放)和碳汇(碳吸收)的平衡,特别是化石能源的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引发温室 效应,带来全球气候变暖。大多数科学家认同过去一个世纪的气候变暖和人类的 行为有关。尤其是过去 50 年,从冰川融化和减少到海平面上升,从海洋生态的 毁坏到日益增大的水供应压力,从极端天气(洪水、干旱、飓风)到疾病传播等, 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二)名词解读

1.能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 质的统称。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 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 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煤炭型污染:是指煤炭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烟气、粉尘、二氧化硫等一次污染 物,以及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硫酸盐类气溶胶等二 次污染物。

 

3.光化学烟雾:是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等一 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 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 雾污染现象。光化学烟雾的成分非常复杂,具有强的氧化性,刺激人的眼睛和呼 吸道黏膜,伤害植物叶子,加速橡胶老化,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对人类、动植 物和材料有害的主要是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和丙烯醛、甲醛等二次污染物。氧、 过氧乙酰硝酸酯等还能造成橡胶制品的老化、脆裂,使染料褪色,并损害油漆涂 料、纺织纤维和塑料制品等。

 

4.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而使全球气温升高,引起全  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现象。在过去的 1 万年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保持  恒定,约为 280ppm(ppm-parts per million,相当于微摩尔每摩尔),19 世纪  初二氧化碳浓度开始不断地上升,到 1988年已上升到 350ppm,目前已超过400ppm。 造成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口剧增和工业化发展,人类消耗的煤炭、 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急剧增加,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使得二氧  化碳浓度增加;二是森林破坏,使得植物吸收利用二氧化碳量减少,造成二氧化  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浓度升高。

 

5.温室气体(GHG): 指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能够吸收 并重新发射由地球表面、大气和云层所发射的、波长在红外光谱范围内的辐射的 气态成分;

注:京都议定书所列出的六种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 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

《巴黎协定》规定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 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 六氟化硫 SF6)和 三氟化氮 NF3),


总共 7 种。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 年发布的《2006  IPCC 国家温室气体 清单指南》中包括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 氟碳化物、六氟化硫、三氟化氮(NF3)、五氟化硫三氟化碳(SF5CF3)、卤化醚 (如 C4F9OC2H5、CHF2OCF2OC2F4OCHF2、CHF2OCF2OCHF2)。

根据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 标准《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列入的温 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 与三氟化氮。因此,一般情况下,我国工业企业进行温室气体核算时,只需对这 七类温室气体进行核算。

 

6. 臭氧层损耗:臭氧层损耗是指大气中的化学物质在平流层破坏臭氧,使得臭 氧层变薄,甚至出现臭氧空洞现象。平流层中臭氧层的臭氧含量虽然极其微小, 但却能够强烈地吸收太阳紫外线,特别是吸收了 99%的来自于太阳紫外线的对生 物有害的部分,保护了人类和生物免遭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7.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 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8. 二氧化碳当量(CO2e):用于标示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能的通用计量单位,表  100 年周期的一吨二氧化碳的全球变暖潜能,GHG 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气体 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暖潜值

 

9.全球变暖潜势(GWP):将单位质量的某种 GHG 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度的影响 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的系数。[BS ISO 14064-1:2006, 2.18]

 

10.碳源:既来自自然界,也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是产生温室气体之源。 任何自然或人工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含碳化合物类温室气体,气溶胶或 温室气体前体的过程或活动。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火灾、动物呼吸和植物降解等 都是常见的碳源示例。

 

11.碳汇:词源于 1997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一般是指从 空气中清除二温室气体的过程、活动、机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吸收二 氧化碳,被称为“绿色碳汇 ”,如森林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土壤碳汇 和海洋碳汇。

 

12.碳库:是指气候系统内存储二氧化碳、甲烷等含碳化合物类温室气体或其前 体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碳在地球上有四大储层体,即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和大气。

 

13.碳封存:也称固碳,指捕获和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或方式,碳封存可 细分为 3 种类型。(1)生物封存:指在植被、土壤、树木和水生生态系统中储 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或方式;(2)地质封存:指二氧化碳被储存在地质构 造中的过程,如化石燃料的形成、提高石油采收率(EOR);(3)技术封存:指


将二氧化碳捕获并储存起来的人工过程,如碳捕集及储存(CCS),碳捕集、利 用及储存(CCUS),直接空气捕集及储存(DACS),带碳捕集及储存的生物能(BECCS) 等。

 

14.碳达峰:碳达峰是指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 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 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达峰目前可分为自然碳达峰类型波动性碳达峰类型两种类型。自然碳达 峰类型:德国、俄罗斯、法国等碳达峰峰值出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实施之前,且一直保持稳定下降状态,并未受到减排政策影响。

波动性碳达峰类型:在经济危机之后,如日本、美国、韩国等,出现了不同 程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或经济衰退,之后出现碳达峰,通常在出现达峰以后存 在二氧化碳排放波动的情况,甚至会再一次出现较高排放值的情形,这些国家被 认为是外力下的波动性碳达峰类型。

 

 

15.碳中和:指地区、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 体排放总量,通常以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q)为单位,利用植树造林、节能减 排、新型工业化等多种主动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抵消所产生的温室气体 排放量,实现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的“零排放 ”。

 

16.碳足迹:人类活动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17.水足迹:一定区域内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消费的累计虚拟水含量。包括蓝 水足迹、绿水足迹、灰水足迹等。

 

18.产品碳足迹:按 照 ISO 14067     义,产    ( carbon footprint of a product,CFP) 指某一产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温室气体 清除量之和,以 CO2  当量为单位表示并且以生命周期平均为基础。

 

19:生命周期评价:就是指一个对象的产生到消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 指本义,生命科学术语,即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 广义是本义的延伸和发展,泛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客观事物的阶段性变化及 其规律。综述上述,就是对产品系统从原材料采掘、产品制造、产品使用和产品 用后处理的全过程,量化资源(包括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进行资源和环境影 响的分析和评价。

 

20.碳标签: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 品在生命周期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 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

 

21.碳排放权:也就是碳交易许可权,是基于大气环境容量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  碳排放许可权利。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大气这种自然环境要素所具有的通过物理的、 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扩散、贮存、同化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的能力,在这里


所指的是大气容纳温室气体的能力或功能。

 

22.碳交易:就是碳排放权的交易,是一种以有关法律或合同为依据所形成的碳 排放权的交易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排放交易 ”(Emissions Trading)、 “排放配额交易 ”(Emission Allowance Trading)、“许可证交易 ”(Permit Trading)和“信用交易 ”(Credit Trading)等各种不同的表述。

碳交易制度是一项致力于减少碳排放、改善大气环境的协议,是一种以碳排 放限额为导向,以碳排放权清晰界定为基础,以市场交易机制为核心的制度安排。 一般要求制度参与者上缴给制度管理者与其对大气环境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相当的可交易碳排放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一级市场是对碳排放权进行初始分配的市场体系。政府对碳排放 空间使用权完全垄断,使用一级市场的卖方只有政府一家,买方包括履约企业和 规定的组织,交易标的仅包括碳排放权一种,政府对碳排放权的价格有控制力。

二级市场:二级市场是碳排放权的持有者(下级政府、企业及其他纳入市场 主体)开展现货交易的市场体系。

 

23.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属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并年度温室气 体排放量达到 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应当列入温室气体重 点排放单位。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生态环境部的有关规定,确定本行政区域重 点排放单位名录,向生态环境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 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数据,清缴碳排放配额,公开交易及相关活动信息, 并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连续二年温室气体排放未达到 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或者因停业、关闭 或者其他原因不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不再排放温室气体的,省级生态环境主 管部门应当将相关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从重点排放单位名录中移出。

 

24.碳排放配额:以免费分配为主,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定碳排放配额后,应当书面通知重点排放单位。重点排 放单位对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 分配配额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复核;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 复核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国家鼓励重点排放单位、机构和个人,出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公益目的自 愿注销其所持有的碳排放配额。自愿注销的碳排放配额,在国家碳排放配额总量 中予以等量核减,不再进行分配、登记或者交易。相关注销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25.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核心 内容是允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 1 的缔约方(即发达国家)与非附  1 缔约方(即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在发展 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即由工业化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 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则列入发 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


 

26.碳金融:狭义的碳金融,指企业间就政府分配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市场交 易所导致的金融活动;广义的碳金融,泛指服务于限制碳排放的所有金融活动, 既包括碳排放权配额及其金融衍生品交易,也包括基于碳减排的直接投融资活动 以及相关金融中介等服务。

 

27. 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环境、社会及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报告就是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综合指标。企业通过 编制和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以系统梳理、分析面临各种责任风险,推动企 业内部管理提升和改进;有利于将企业可持续战略贯彻实施于各项工作;有利于 满足各利益相关方需求,提升企业形象和影响力。

28.绿色金融:对于支持资源节约、环境改善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活动称为绿 色金融。通过贷款、债券、股票、私募投资、保险、排放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将社 会资金引入清洁能源、清洁交通以及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 制定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称为绿色金融体系。

 

29.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有两大类方式:一是经济活动的电气化,比如工业、 交通运输、家庭取暖等;二是发电方式从使用传统能源转化为使用可再生能源、 核能或者化石能源配上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现在的问题是,清洁能源的成本比化 石能源高,同时需要建设配套的新的基础设施,这些成本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 2010-2019 年,全球范围内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的加 权平均成本已分别下降 82%、47%、39%和 29%。


(三)产品描述

一、碳盘查

碳盘查概念:

碳盘查 ”的概念源自于 2006 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出版的 TSO14064 规范,全 称是“温室气体盘查 ”,泛指一切以清理和清存自然界中自发的和人为活动导致 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源、过程以及数量。通过碳盘查,组织机构可以建立碳排放基 准线数据,并以此来确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和措施。同时,通过多次的碳盘查,能 够衡量各项节能减排活动的实施效果,并且建立相应的低碳数据库。同样地,对 于产品的碳盘查可以量化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并最终实现产品的碳标签, 以及生态和谐的目标。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碳盘查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企业可以在任何时间委托咨 询机构,对其某一时间段内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核算,提出整改意见。对于纳入管 理的强制减排企业,企业需要通过盘查、核查机构现场核查比对数据,参与碳市 场交易。也就是说,碳盘查是纳管企业履约的一环。

对于自愿减排企业,或是供应链上下游品牌商来说,出于对自身温室气体管  理的需求,会要求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全球有 1000 多家著名企业将“低碳  作为其供应链的必须,沃尔玛、IBM、宜家等均已要求其供应商测量并报告期温  室气体排放量。而这些措施也越来越方便终端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碳信息,进而影  响其消费决定,最终对企业的效益产生影响。

 

碳盘查依据标准:

碳盘查有着严格的标准方法与原则,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的盘查标准是 GHG Protocol 和 ISO 14064-1。

1、《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简称 GHGP,由 170 多家国 际公司和 NGO 组织联合建立,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应用最广泛的企业碳核算工 具。

2、ISO14064-1:ISO 14064  2006 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最 新版为 2018 年更新,旨在帮助组织进行温室气体排放及移除的量化报告,由企 业层面碳核算(ISO 14064-1)、项目层面碳核算(ISO 14064-2)及温室气体核 查(ISO 14064-3)三部分组成。ISO 14064-1 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企业碳核 算基础标准。

3、国内也已经发布一系列相关指南和标准,比如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温室 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重点行业企 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 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以及地方省市发布的地方企业核算指南/标准 等。

 

碳盘查对象:

当前碳盘查的盘查对象主要就是温室气体及其排放源,其中温室气体主要包 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这六种。

而温室气体排放源就略复杂些,存在有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两种。直接排放是指 企业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间接排放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


活动中所消耗的外部的电力、热和蒸气所造成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并不是企业 能够直接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

 

碳盘查项目程序:

 

1、项目全面评估

对拟实施碳盘查的企业进行评估,判断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提供项目定制方案与 报价,双方确认合作协议。

2、现场访问,制定盘查计划

碳盘查与技术专家现场访问,根据温室气体管理方案和企业自身的管理目标界定 盘查边界,选择并设定基准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编写企业填报排放数据表格, 制定完整盘查计划。

3、温室气体量化计算

针对排放源逐一进行量化计算,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与实际需求选择直接监测法、 质量平衡法和排放系数法等量化方法。

4、编制碳盘查报告

汇总排放源类别及总排放量等数据,建立企业温室气体盘查清册,匹配相应排放 因子,核算各种排放指标并形成盘查清册,将企业整体盘查过程与步骤文件化管 理,制作符合国际标准的盘查报告书。

5、第三方认证

联合客户企业与第三方认证机构对接,进行 ISO 14064 企业碳盘查报告的认证。

 

碳盘查主要内容:边、源、量、报、查

 

一、  边:设立组织边界与运营边界。

目的:作为建立组织温室气体盘查边界整体规划之参考依据。清查与界定温室气 体排放种类。辨识与营运有关的排放,鉴别直接、能源间接与其他间接排放源。 由建立的组织边界与营运边界,共同组成公司的盘查边界。

 

1. 组织边界:组织可由一个或多个设施组成。设施层级的温室气体排放或移除 可能产生自一个或多个温室气体源或温室气体汇。组织应采用下列方法之一 来归总其设施层级温室气体排放与/或移除:

a) 控制权法:组织对其拥有财务或运营控制权的设施承担所有量化的温室气 体排放与移除;

b) 股权持分法:组织依股权比例分别承担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或移除。 例:每个公司都会有组织架构图,上面有董事长、总经理,下面有副总经理和各 个部门的经理,组织当中有运营部,有市场部、商务部、有行政部等等,你想要 知道各个部门的碳排放情况,你就要对各个部门进行盘查,这种方式就是组织边 界。

2. 运营边界:组织应建立其运营边界并形成文件。运营边界的建立包括识别与 组织运营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与移除,将温室气体排放与移除分类为直接排 放、能源间接排放以及其他间接排放。

a) 范围一:直接温室气体排放。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源的温室气体排 放。


b) 范围二: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为生产组织输入并消耗的电力、热力或 蒸汽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c) 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因组织的活动引起的、由其他组织拥有或控制的 温室气体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包括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二、  源:鉴别排放源

确定组织内部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不同行业和企业的排放源差别很大,需要 专业人士帮助企业鉴别碳排放源。主要的排放源分为四大类:固定燃烧排放、移 动燃烧排放、制程排放以及逸散排放。

固定排放源(电力、热或蒸汽的生产)

移动排放源(原料、产品、废弃物及员工交通)

制程排放源:物理或化学制程

逸散排放源

 

三、  量:量化碳排放

1) 直接测量法:直接检测排气浓度和流率来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准确度较 高但非常少见。

2) 质量平衡法:某些制程排放可用质量平衡法;对制程中物质质量及能量的 进出、产生及消耗、转换的平衡计算。

3) 排放系数法(应用最广泛):温室气体排放量= 活动数×排放系数。

注:活动数据:如燃油使用量、产品产量等;又如交通运输的燃油使用量、车行里程 或货物运输量等。排放系数:指根据现有活动数据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

 

四、  报:创建碳排放清单报告

根据 ISO-14064  GHG Protocol 标准的要求,生成企业碳排放清单报告。

 

五、  查:内外部核查

1) 内部核查:由公司内部组织碳盘查的核查工作,对数据收集、计算方法、 计算过程以及报告文档等进行核查。对企业的厂区进行调研、收集数据、 计算碳排放后,生成碳排放清单以及碳盘查报告;

2) 外部核查: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核查。市场上许多企业进行外部核查主要是 由于国外客户的要求,需要第三方进行碳排放的核查报告。邀请第三方核 查机构按照 ISO-14064 标准进行碳排放核查后,生成碳核查报告以及核查 认证证书。


二、碳核查

碳核查概念:

碳核查是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碳排放管控单位提交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俗 称:盘查报告)进行核查的第三方机构。那么核查的第三方机构是由政府部门通 过招标形式选定。其目的是确认实体的碳排放量,碳核查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可靠 的数据和信息,以支持决策者制定有效的减排策略和措施,并确保碳市场和减排 项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碳核查项目程序:

核查机构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核查,主要步骤包括签订协议、核查准备、文件 评审、现场核查、核查报告编制、内部技术评审、核查报告交付及记录保存等 8 个步骤(见下图)。核查机构可以根据核查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核查程序进行适当的 调整,但调整的理由应在核查报告中予以详细说明。

1. 签订协议:核查机构应与核查委托方签订协议,在核查协议签订之前需对核 查机构的人员架构(资质、核查员经验等)、时间与人力资源安排、重点排放 单位的行业、规模及排放设施的复杂程度等,评估核查工作实施的可行性及 与核查委方或重点排放单位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等。并且核查协议内容可包 括核查范围、应用标准和方法、核查流程、预计完成时间、双方责任和义务、 保密条款、核查费用、协议的解除、赔偿、仲裁等相关内容。

2. 核查准备:确定完具备核查能力的小组成员后需保障核查组至少由两名成员 组成,其中一名为核查组长,至少一名为专业核查员。核查组长应充分考 重点排放单位所在的行业领域、工艺流程、设施数量、规模与场所、排放 点、核查员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因素,制定核查计划并确定核 组成员的任务分工。核查组长应与核查委托方和/或重点排放单位建立联系, 要求核查委托方和/或重点排放单位在商定的日期内提交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及相关支持文件。在核查实施过程中,如有必要可对核查计划进行适当修订。 但核查组应将修订的核查计划与委托方和/或重点排放单位进行沟通。

3. 文件评审:文件评审包括对重点排放单位备案的监测计划、提交的温室气体 排放报告和相关支持性材料(重点排放单位排放设施清单、排放源清单、活动 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相关信息等)的评审。通过文件评审,核查组初步确认重点 排放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并确定现场核查思路、识别现场核查重点。 文件评审工作应贯穿核查工作的始终。


4. 现场核查:核查组需进行初步文件评审的结果制订现场核查计划并与委托方 /或重点排放单位确定现场核查的时间与安排。现场核查计划应于现场核查 5 个工作日发给核查委托方和/或重点排放单位确认。现场核查的计划应 包括核查目的与范围、核查的活动安排、核查组的组成、访问对象及核查组 的分工等。如果核查过程中涉及到抽样,应在现场核查计划中明确抽样方案。 现场核查的时间取决于重点排放单位排放设施、排放源的数量和排放数据的

复杂程度和可获得程度。

5. 核查报告编制:

确认不符合关闭后或者 30 天内未收到委托方和/或重点排放单位采取的纠正和 纠正措施,核查组应完成核查报告的编写。核查组应根据文件评审和现场核查的 核查发现编制核查报告,核查报告应当真实、客观、逻辑清晰,并采用附一所规 定的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核查目的、范围及准则;

2.核查过程和方法;

3.核查发现,包括:

- 重点排放单位基本情况的核查;

- 核算边界的核查;

- 核算方法的核查;

- 核算数据的核查,其中包括活动数据及来源的核查、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的核 查、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配额分配相关数据的核查;

- 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的核查。

 

6. 内部技术评审:核查报告在提供给委托方和/或重点排放单位之前,应经过核 查机构内部独立于核查组成员的技术评审,避免核查过程和核查报告出现技 术错误。核查机构应确保技术评审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相应行业领域的专 业知识及从事核查活动的的技能

7. 核查报告交付:只有当内部评审通过过,核查机构方可将核查报告交付给核 查委托方和核查企业,以便核查企业单位于规定的期限前将经核查的年度排 放报告和核查报告报送给注册地所在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

8. 记录封存:

核查机构应保存核查记录以证实核查过程符合本指南的要求。核查机构应以安全 和保密的方式保管核查过程中的全部书面和电子文件,保存期至少 10 年,保存 文件包括:

- 与委托方签订的核查协议;

- 核查活动的相关记录表单,如核查协议评审记录、核查计划、见面会和总结会 签到表、现场核查清单和记录等;

- 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初始版和最终版);

- 核查报告; 核查过程中从重点排放单位获取的证明文件;

- 对核查的后续跟踪(如适用);

- 信息交流记录,如与委托方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书面沟通副本及重要口头沟通 记录,核查的约定条件和内部控制等内容;

- 投诉和申诉以及任何后续更正或改进措施的记录;

- 其它相关文件



三、碳中和认证

碳中和认证概念:

碳中和认证是测量企业组织 12 个月的排放量;制定减排计划;抵消残余排放; 验证排放边界和活动数据。碳中和认证旨在为企业组织提供碳排放和净零排放之 旅的描述,表明该组织正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并通过支持环境项目中和剩余影响。

 

碳中和认证的意义:

①碳中和认证让企业的发展有可依据的标准,更加规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碳排 放量的控制,提升企业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是向社会作出贡献,证明自己也是可以 为环境保护助力的。另外,企业有了这项认证,更深层次得稳固了顾客以及企业 之间的合作,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良性循环。

②兑现对脱碳的承诺,展示抵销剩余影响的意愿,提高企业的环保信誉,作为一 个具有环境意识的品牌而获得差异化优势;

③增强了组织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一致性和公开性,提高可信度和透明 ④使组织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与其温室气体资产或负债相关的风险;

⑤利于提升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客户和消费者)的信心。

 

碳中和认证法规要求: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前提

 

碳中和认证依据标准:

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碳中和国家标准,当前碳中和标准大都引述国外标准, 国际上常见的碳中和认证标准主要有三个,分别是 PAS 2060 标准和 INTE B5   准及 ISO 14064 标准。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研究制定新的 ISO/WD 14068  标准。

 

碳中和认证项目程序:

目前我国的碳中和相关认证处于起步阶段,实现碳中和的步骤主要有三步, 即:碳排放核算、碳减排、抵消。达到碳中和后可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碳中 和认证,具体需要六个步骤。

(一)测量

①首先,必须计算出与操作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这意味着将所有组织 活动和来源的排放加在一起,包括间接来源,如运输燃料或员工、通勤。衡量一 个组织的碳排放需要以下步骤:

②建立排放边界:与组织运营活动相关的排放源。

③收集所需数据:每个排放源都需要量化。这需要输入相关的活动数据。 ④计算排放量:使用精确的计算模型量化收集和输入的数据。

⑤必须完成完整的报告周期测量(12 个月),然后才能进行减少和抵消。 (二)减少

①创建策略

一旦碳排放被量化,需要制定和实施一个计划来减少碳排放。减排计划需要 关注组织的主要排放源。


②减少排放

在完成报告期测量之后(12 个月),组织需要采取行动并实施削减战略中规 定的变更。这可能包括创建新的公司政策、减少商务旅行、能源使用或购买可再 生能源。

(三)偏移

①碳补偿

碳抵消(也称为碳信用)可以通过购买来抵消或“抵消 ”那些无法减少的碳 排放。购买这些碳抵消。有许多碳信用提供者,但是,这些提供者需要提供经过 验证的补偿,以确保真正的减排正在发生。

②偏移项目

项目可以在国内进行,也可以在国际上进行。项目类型包括重新造林和植被 重建、农业土地管理、可再生能源项目等。

(四) 验证和确认

①核查

有些认证程序会要求核实碳排放。这可能包括在申请认证时安排源数据审核, 以及之后的定期技术评估。验证的严格程度可能因组织规模、排放量和公司类型  而异。认证过程验证一个组织的排放边界,该边界将被验证,以确保该组织测量  其所有排放源。

②确认

在使用的碳排放计算器中输入质量数据,对于确保碳账户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为了维护这一完整性,根据各组织的排放边界和排放清单,需要对报告期的活动  数据进行验证。

(伍)签订许可协议

认证提供商将签订许可协议,允许使用认证标志。这可以放在作为公司气候 行动的证据。

(六)交流结果

走向碳中和的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关键利益相关者分享他们的气候承 诺。或者,一些认证提供者给你数字徽章或认证标志,可以用来在你的网站、电 子邮件和社交媒体上显示你的碳中和状态。


三、产品碳足迹评价

产品碳足迹概念

指产品(或某项服务)在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 当量(CO2e)表示。

 

产品碳足迹评价边界:

产品碳足迹评价依据:

目前广泛使用的国际评价指南/标准有三个:ISO 14067-2018《温室气体产 品的碳排放量量化的要求与指南》、PAS2050:2011《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 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产品寿命周期核算与报告标准》

 

产品碳足迹评价项目主要内容:

(一)确定目标范围

确定评价的产品是什么以及详细的产品规格、生产工艺等信息; 确定核算边界是“摇篮到大门 ”还是“摇篮到坟墓;

确定功能单位:例如利用 A 原料生产 1kgB 产品。

(二)确定碳排放源

根据产品生产工艺,确定产品生产/使用/废弃过程涉及的输入、输出类别, 输入包括能源、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输出包括废气、废水、固废等。

(三)收集活动水平数据

收集输入输出相关数据,例如用电量、蒸汽使用量、原材料使用量等。

(四)建立产品模型

建立产品模型,通过连接数据库,补充原材料、能源等“摇篮到大门 ”的 碳排放数据;或进一步调研供应商产品碳足迹信息,以完善产品模型。

(五)核算碳足迹

将产品系统边界内,所有输入输出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并采用 GWP 值将非二氧化碳气体数量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最终得到产品碳足迹(单位 示例:kgCO2e/kg 产品)

(六)撰写碳足迹评价报告

根据下游客户或相关标准要求撰写碳足迹评价报告,应至少包含评价结果、 功能单位、系统边界、排放因子来源等关键要素;在产品碳足迹评价基础上,也  可申请相关机构颁发的碳标签。



分享到:
深圳鹏标检测技术

分享到:

4008939135
Copyright © 深圳鹏标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62561号